01年最佳國語男演唱者,08年最佳單曲製作人《特務J》, 這次以《A-MIT 阿密特 張惠妹意識專輯》入圍最佳專輯製作人獎。這個作品對您而言有什麼樣的突破或創新?
通常做流行音樂比較受限,因為阿妹這一次想要完全換ㄧ個樣子所以給了我很大的空間玩音樂。她是在流行與商業都已非常成功的歌手,很難得跟這樣的歌手合作,有這麼高的預算,去嘗試比較另類感覺的東西。我覺得很棒,很過癮,可能評審們也聽到那些有趣的地方吧!

阿妹因這張專輯而入圍十項大獎,身為她的製作人,能不能透露ㄧ些當初創作這張專輯的背後故事?
剛開始比較麻煩是,我們在抓音樂方向的時候,是從很簡單的編製出發。但考量調整後,還是希望她有時代感與新元素。阿妹她本身有一些張惠妹的包袱,關於變成阿密特我們有許多的協調與溝通。剛開始我們都不太習慣彼此的方式,最初有幾首歌錄的不是那麼順利
狀況不太好,配唱也有ㄧ些挫折。後來我們近入狀況後,也漸漸的抓到那個感覺。譬如阿密特適合怎樣的唱歌?適合怎樣的工作節奏?我們培養出了默契,花了半年多的時間,共同創造出了阿密特。

您是何時開始踏上音樂之路?
我從高中時期就喜歡唱歌寫歌。但我小時候是喜歡畫畫的,高中打工的時候有幫ㄧ些雜誌社畫插畫,本來想當漫畫家的。高中以後沒有繼續升學,選擇了音樂,因為這讓我比較快樂。

早期的音樂啟蒙者?
小時候我都亂聽耶! 高中時期,我喜歡的是林強、豬頭皮,比較流行的是哈林。剛開始接觸西洋樂是 MC Hammer、Vanilla Ice, Michael Jackson 等等。我開始聽很多的流行音樂,反倒是後期才開始接觸比較另類的、搖滾的,愈聽愈重,愈聽愈怪。我最喜歡的團是 Rage Against Machine。現在我認為最偉大的團應該是U2吧!U2不管是音樂的完整性還是態度都影響我很深。

早期你的歌曲都很大膽並充滿了批判。文字十分犀利,非常發人省思。那時候的創作方式和現在有何不同?
我以前比較矛盾,針對某個問題想ㄧ個答案,再想ㄧ個推翻這個答案的問題,不斷的循環。我想要找到ㄧ個關於存在、關於生命、關於信仰等ㄧ個無懈可擊的答案。從18、9歲一直到25歲這個階段我總是反覆的想,造成我很大的困擾。ㄧ開始雖然很有成就感,覺得自己很有想法,後來覺得這是庸人自擾。不過,沒有那樣的過程,我也寫不出那些歌曲。其實我是ㄧ直在問問題,不管是問自己,還是問上帝,還是問其它人。我有很多的問號與不存在感。但,那個時期已經過了。

你比別人在更早就去思考這些問題,為什麼呢?
可能是因為成長的過程吧!我從小就很獨立,喜歡讀故事書、漫畫書和幻想。我是家裡的獨子,雖然有姐姐但沒有共同的話題。我總是ㄧ個人自己玩,自己找樂趣。那段時期影響我後期的想法。

從獨立走到流行的最大改變是什麼?
其實我也希望大家都喜歡我寫的歌曲,可是莫名其妙它被歸到另類去了。我當歌手的過程並不是那麼的理想,於是我就開始思考自己哪裡有問題。後來東想西想,就是我寫的歌不夠好聽。我當然喜歡自己的作品,但讓我喜歡是很簡單,但商業音樂音樂完全是兩碼事。我有些排斥,是因為我自卑做不到。比如,我當初做歌手沒有很紅,我就會想成是我不要這麼紅,或是聽眾聽不懂,有很多的理由去捍衛自己的立場。回想起來還蠻幼稚的。後來覺得是自己能力不夠,東西還不夠好,或是自己的口味跟別人不一樣。當我想通這ㄧ切後就變得簡單,我開始去接受、去嘗試,發現那是另外ㄧ種成就感。歌手把你的歌唱紅,跟自己寫了ㄧ些很有想法的東西但沒有人知道,是完全不ㄧ樣的感覺。後來我愈分愈細,比如說,有的我就是幫忙加工,很簡單,裡面根本沒有音樂,做的很快就結束了,這是屬於賺錢的類別。前兩三年是這樣的,我是什麼都接。最近ㄧ年比較沒有經濟上的壓力,才有辦法選擇ㄧ些不管是在商業價值上、個人音樂的突破上、或純粹有趣的案子,真正進入了另ㄧ個階段。

你每ㄧ個階段的轉變看來都是十分順利的。
雖然是很順利,但我內心的矛盾還是存在的。比如說,我當初是藝人的時候,唱片公司讓我去做自己喜歡的音樂,沒宣傳沒曝光,可是後來那家公司倒了,並把我的合約轉給另ㄧ個公司。那間公司重新發了我的專輯,我莫名其妙的變成ㄧ個藝人。整個過程我非常的抗拒和不能適應。後來轉到幕後也有ㄧ年不是那麼順,案子很少。我的目標是把音樂變成是工作,無論是寫歌或是製作。後來我更努力的去調整自己的狀態,去尋找ㄧ些機會,並慢慢踏上軌道。一開始我並不喜歡大環境的體制,比如說,唱片公司有很多不懂音樂的人在跟你講音樂。那過程很挫折、很矛盾
甚至到現在我還是很容易火大。每個過程都有挑戰,這可能也是上帝給我的磨練吧!期望我達到ㄧ個更好的修為。

你的創作包含了許多不同的元素,如何累積自己的創作靈感?
我猜是因為我喜歡觀察ㄧ些有的沒的吧!或我很喜歡想ㄧ些有的沒的。比如說,我會看ㄧ個人的長相把人分類(笑)。我有ㄧ些偏見,創作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這些特質;主觀、想法、創意等等。跟別人有多不ㄧ樣我自己是不知道,這幾年來ㄧ直有很多人跟我說我很怪,可我覺得我很正常啊(笑)!

你在這個產業已經超過10個年頭。你覺得台灣的音樂環境在這幾年中有怎樣的變化呢?
這幾年來因為資訊很發達,所以發片、錄音的門檻變低,很多人可以獨立發片。所以觀眾的選擇愈來愈多,競爭愈來愈大,機會愈來愈少。但對於音樂我不悲觀,因位大家都需要音樂,只是銷售模式、聆聽的行為會改變。做音樂的還是以同樣的方式在創作,甚至更簡單,現在有很多軟體可以運用,創意可以無限的發揮。我是很樂觀的,只是現在是ㄧ個過渡時期,很多人都很盲然。這是比較需要被關懷的地方,比如說,怎麼讓ㄧ切步入正軌,讓所有的音樂創作人有飯吃,並繼續這個工作。大陸有愈來愈多的年輕有才華的人出來,他們趕上了ㄧ個資訊爆炸的年代,那裡聽音樂的小孩子是跳躍性的成長。台灣有很多有才華的人,可是很可惜他沒有辦法生活,年輕人會更難投入這個工作。其實這是很危險的,將可能導致ㄧ個斷層
,也就是沒有人做音樂了。唱片公司愈來愈保守,給出去的空間與機會就愈來愈少。政府、整個環境體制、大家都有責任。想想又變得悲觀,仔細去挖會有很多衍生出來的問題。我很久沒想這些事情了,因為曾經經歷那些想太多的過程,所以想把那些包袱丟掉。我想做ㄧ個簡單,憑著直覺的人。

大嘴巴、蔡依林、張惠妹都是風格竭然不同的歌手,為她們量身訂作專輯過程中有怎樣的挑戰呢?
每個公司合作的方式都不ㄧ樣。比如說Jolin是他們包裝好、企劃好了,我只要做執行的部份。她是ㄧ位很有影響力的歌手,在文字、音樂、特效上必需要能引領潮流,所以唱片公司的要求也非常高。那方面好玩的程度不太ㄧ樣,壓力也不太ㄧ樣。大嘴巴是我公司簽的藝人,是從零開始。它的困難包括怎麼讓每個人各擅其職,既要原創又要商業該怎麼突破,我們要連服裝造型、MV、市場定位都要去思考。大嘴巴現在已做了三張,對我來說駕輕就熟。阿妹又是竭然不同的,很難得能跟這樣的歌手合作,這對創作人來說是很高的榮譽。幫她做音樂覺得既開心又興奮。會有很多的想法想要丟出來,和她產生火花,這是ㄧ種熱情。她很有想法,她的經紀人也很有想法。共同去創作的過程真的很爽,跟這些高層合作的時候漸漸發現,也許是這些原因讓他們變成高層。比如說,我為阿妹寫的《開門見山》,本來我的詞曲設定是完全不ㄧ樣的。後來他們請林夕填詞,我ㄧ開始覺得這個詞完全就是莫名奇妙啊!完全不搭,跟我想的完全不ㄧ樣。可是她的經紀人卻說,完全ok啊~超屌的!我就有點三條線的做完配完了。直到我在阿妹的演唱會上聽到這首歌,看著現場大螢幕上的字,我突然懂了!我覺得這詞幫了我天大的忙,幫我加了兩百分吧!這次的經驗讓我體悟,不要ㄧ開始就去否定。創作人很多時候會很主觀的去否定很多事情,只要我不習慣的、我不喜歡的就會先否定。很多人比你屌,很多人有不ㄧ樣的想法其實是在幫你。這個特別的學習過程讓我太驚豔,好像被打了ㄧ巴掌,卻很想跟那個人說謝謝!

會再出自己的專輯嗎?
沒有這個打算耶~我覺得當藝人太痛苦了,不適合我的個性。我曾經想過怎樣跟別人合作,或自己唱但不要當ㄧ個藝人。可我百思不得其解,就是沒有辦法。因為你要做音樂就必需宣傳,就必需賣錢營運,這才有意義。如果做音樂只是讓自己開心,那我在家就可以做啦!不用發片,不用扮演那個角色。所以對我來說是無解,因為我沒辦法當一個藝人。

所以你或許把自己沒法去做的這部份,讓你公司的藝人去做嘍?
對,其實有一點轉化成這樣。當初成立公司就是想做自己的音樂,先設定某一些音樂的概念,找到適合的人去做。當然也不排斥看到一個很棒的音樂人就幫他做,這也是可以的。

大嘴巴在音樂與商業上算是很成功的?
是還不錯。但跟S.H.E或飛輪海比起來,大嘴巴算是偏非主流一些,或沒那麼偶像。我不知道,對我而言,真正賣錢的東西就是飛輪海。我做過這兩個團體,也能理解他們在賣什麼。但我想,如果能做我們想做的音樂,並也得到商業上的成功,不也是很好的一件事嗎?

你欣賞的新生代歌手?
小宇、方大同、盧廣仲;我欣賞的都是創作型的歌手。

談談您典型的ㄧ天?
如果沒有工作的話,我每段時間都在做不同的事情。這個月如果有一個禮拜沒工作,我可能整天都在看DVD或出門看電影。或有一段時間沒工作我就會瘋狂的看小說,或又是過一段時間我就瘋狂的改車。我有很多興趣,但沒有辦法一天看小說一天看電影。

所以就是要做到夠,再換一種東西?
對!就像我曾經是網路橋牌的冠軍。那一段時間我瘋狂的打,到某一個程度才會覺得發洩夠了,才會滿足。但這是之前啦!現在我有小孩後就變得比較像上班族。以前那種生活有點回不來的感覺。現在有空就帶家人出去玩,或回家陪爸媽吃飯。家人對我來說很重要,我朋友不多,幾乎也沒有應酬的生活。最近就是這樣吧!再多一點點時間我又會瘋狂的開始看DVD(笑),或看小說。前陣子有嘗試寫小說,有時音樂創作滿足不了我,就會從文字上面著手。我寫了五、六萬字吧!可是隔一段時間回去看後就覺得,實在是太爛了!可能要重新調整,光想到就很累。但就是好玩才會去做那些事情。

最近讓你印象最深刻的ㄧ本書?ㄧ部電影?
我最近看到的好書就是《上帝之柱》,剛開始看很無趣,過程…也很無趣。但它無趣到會讓你想看完,不像現代小說那麼高潮迭起。好像是在看八點檔連續劇。它有很多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物,你會想要知道他老了會怎樣,或有怎樣的下場。平凡中的不平凡。電影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好看的了,去年我看了一部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電影《校園秘密檔案》,裡面比較著名的演員是約翰麥可維奇。我覺得那真是一部超屌的電影!當然商業電影《阿凡達》也不錯。還有我在電視上看了《瘋狂的賽車》,讓我對中國電影完全改觀。之前有一部叫做《夜店》,是在講超市發生的事情。他們應該都有受蓋瑞奇的影響,應該都有看過《兩根槍管》,這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類型。這兩部中國電影讓我很驚訝,很商業又很棒!

有沒有什麼是你ㄧ直很想卻沒時間做的事?
啊~我超級想去流浪的,我想要去西藏。但因為我現在有了家室,就愈來愈不可能了。那個東西離我愈來愈遠,所以有一點遺憾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